赤腹鷹的英名掛著中國(Chinese Goshawk),主要的繁殖地就在中國與韓國一帶,是東亞地區重要的遷徙性猛禽之一。每年9月中旬至下旬是赤腹鷹南遷的高峰期,而春季北返則通常在4月左右,主要經由台灣、澎湖群島、中國福建省,並進入菲律賓。在跨海遷徙前會在海邊停留一晚,次日再大量出海,墾丁做為出海前哨站,是賞遷徒猛禽的絕佳處所。出海後,赤腹鷹會根據風向和風速進行路徑修正,例如在接近菲律賓時會調整方向以確保安全登陸,如遇有颱風時則會往回飛,所以在類似的天候下,墾丁會出現大量的回頭鷹。
秋過境期間(赤腹鷹約在9月間過境台灣),因為行程不趕,許多個體會在台灣停留1、2週,有定點棲息的習慣,所以愛鳥人士會在九月間巡訪牠們山區固定的停棲點守候,欣賞牠們捕蟬、吃蟬的畫面,對了,牠們體型極小,約與珠頸鳩相當,雖然也會獵食小鳥、蜥蜴等小型脊椎動物,但最常見的食物還是熊蟬。在北台灣,最有名的賞鷹處有北投、內湖、樹林民和街與林口等山區,應該各山區都有機會看到。
赤腹鷹的名字來由就是牠們(成鳥)的腹部淡磚紅,雌雄鳥的區別就是雄鳥的眼睛虹膜為暗紅色,雌鳥則是黃色,極易區別,背部都是藍灰色偶爾露出在灰羽下的白斑。幼鳥與台灣的松雀鷹、鳳頭蒼鷹幼鳥相似,都是白底有斑紋(常成心型斑但會形成横條狀),不過在體型上,赤腹鷹是最小的,幼鳥虹膜都是黃色.學名:Accipiter soloensis 。
【另可參考:2023年拍攝的幼鷹】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I生成圖鑑(以 ChatGPT、Manus 為例).2025
自從2025年初 ChatGPT 推出的4-○模型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廣受歡迎後,AI的應用才廣泛被人們熟知且開始普遍應用,我當時即嘗議以「手繪圖籃風格」生成我拍的鳥類照片轉成圖鑑式的圖片,發現真的可行,就一試再試,當然很多細節AI也有些天馬行空,但在非專業範疇已算是可用程度,未...

-
↑.繁殖羽(夏羽)的比較.↓冬羽(非繁殖羽)的比較 鐵嘴沙鴴(大沙鴴)與蒙古沙鴴(小沙鴴)羽色十分相像,尤其現在是春過境期,大家都在想搞清楚兩者的辨識要領,整理一下方便比對區別,也利用AI( Grok 查的結果還不錯)幫忙,順便也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現實上牠們如果沒站在一起...
-
五色鳥近年被提昇為台灣特有種,是中、低海拔很普遍得見的鳥種,四、月間開始尋找適當的樹幹鑿洞築巢,選擇的樹幹通常是已有乾枯病癥且其樹幹的生長角度必需是挖入後不易積水的,所以適合當巢位的樹幹上通常會有歷年留下數個歷史巢洞,而使用舊洞繁殖的例子雖有,但不是很多(同一年同一個巢洞育雛2...
-
魚鷹是一種大型猛禽,身長約56-62公分,翼展約147-169公分。牠們以魚類為食,抓到獵物後會攜至高處或河灘上進食。魚鷹在台灣以冬候鳥為主,但夏季仍有少部分個體會滯留在台灣,不過目前尚未有確切的繁殖紀錄。在台灣在各大水域都有機會觀賞到魚鷹出沒,近幾年新店灣潭曾有人在河岸架設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