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在拍攝五色鳥入、出巢時,就是耐心等候與觀察、猜測五色鳥的起身動作後按住快門高速連拍……而五色鳥常有假動作造成快門誤按,但常常又在假動作後才突然行動,又讓人措手不及。使用預拍攝功能(Nikon稱之為『高速畫面捕捉』)的方式就不同了,因為是在按快門前的1秒開始紀錄(看機身設定,Z50ii可以設定0.3、0.5、1秒三種數值),所以在看鳥起飛或降落至定點時才按快門就很OK,甚至稍慢一些會更好。(才可少拍一些靜止的畫面幀數)【註:Nikon對於預拍攝功能的名詞上有『預先釋放捕捉』、『高速畫面捕捉』等,看來新功能的名字還不是很穩定。】
大溪這巢五色鳥高度約2米多一些,幾乎是平視角拍攝,而且因為是在苦楝的截幹部位中央鑿洞,外圍有癒傷圓環再是牠們的巢洞,畫面上也十分和諧美觀,並鳥友稱之為『大溪豪宅』。因為對面較無可停棲的枝幹,所以親鳥幾乎都是從同一棵樹的樹冠逐次下降再飛身入洞,與洞口的拍攝焦平面較為接近,感覺相機都能對到親鳥入巢時的焦(並非鎖在巢洞),至於出巢,相機從巢洞口開始追焦,大概三張後就開始追不到,再多幾張就直接對到後方背景了,這部分和機身能力較相關了(鏡頭的對焦整度也要能跟得上才行)。
使用器材與設定如次:Nikon Z50ii + FTZ ii + AF-I Nikkor 300mm/F2.8,上腳架,未用快門線。設定後鍵對焦,3D鳥主題,快門1/4000,光圈4~5不等,自動ISO,連拍為C30(畫質只能是 Normal JPG)。
回巢的照片,可以看到親鳥攜回的食物,有螽蟴、蝗蟲、薄翅蟬、熊蟬、紅色果實等,在其他鳥友的觀察,還有蜘蛛、竹節蟲等,個人還曾見過咬其他幼雛回巢餵食的紀錄!(因為圖床的關係,目前只剩咬其他幼鳥回巢的照片可看,請見諒。)
出巢的畫面,這就考驗器材的追焦能力,Z50ii 大概在第3、4張以後就追不到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鳥點介紹.彰化福漢、寶濕地
彰化海岸擁有台灣最大的潮間帶,每年候鳥集結過境或是在此度冬的數量相當龐大,北彰化集中在福興鄉福、漢寶地區,南彰化則以芳苑、大城為主(容後再介紹)。除了漲產養殖外,這裡的養牛業也相當盛,台灣約有1/3之鮮乳是在此產出。 濱海濕地生態主要的棲地型態就是水稻田、旱作田與潮間帶,福、...

-
彎嘴濱鷸( 學名: Calidris ferruginea ),又名滸鷸(「滸」字最有名的用法在水滸傳,讀音為「虎」),是一種小型涉禽,以其彎曲向下的喙而得名。在亞歐大陸北部(通常是西伯利亞的苔原)繁殖,冬季則遷徙至非洲、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過冬,台灣為過境中繼站。 夏羽...
-
尖尾鷸( 學名: Calidris acuminata )體長約17-22公分,屬於中等體型的水鳥,身體斑紋偏銳角如菱形狀及箭簇狀,冬羽較暗沈,夏羽則增加了栗紅色調,喜群棲,過境期時常見較大數量,頭頂為鮮豔的栗紅色,帶有黑色縱紋,這是其最顯著的繁殖羽特徵。眉斑寬而白色,並延伸...
-
↑.繁殖羽(夏羽)的比較.↓冬羽(非繁殖羽)的比較 鐵嘴沙鴴(大沙鴴)與蒙古沙鴴(小沙鴴)羽色十分相像,尤其現在是春過境期,大家都在想搞清楚兩者的辨識要領,整理一下方便比對區別,也利用AI( Grok 查的結果還不錯)幫忙,順便也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現實上牠們如果沒站在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