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首拍



因為這支鏡頭決定回Nikon家(請見Nikon Z50ii 首拍.Z50ii+FTZ2+AFI 300/2.8),最早買,但因為從日本回台(代標代購),反是較晚到手。

Z50ii 對我而言是驚喜,除了畫素較低(2090萬)外,其他功能都讓人滿意,尤其是有預拍功能【Nikon稱之為「高速畫面捕捉」】 ,但這個功能的開啟藏在連拍功能的高速連拍後面的C15及C30←這讓人很難理解???而不是在它的「高速畫面捕捉」功能設定中(這個設定有關閉及開啟按下手前的1/3秒、0.5秒、1秒,甚至按下快門後的連拍速度也能調整。→但是開啟這個功能卻不在這裡……),試拍過一次,因為架設位置過近,快門雖然設在1/3200,五色鳥仍然是移動的,但是可以輕鬆地抓到畫面是我以前從未體驗過的(雖然很多鳥友早就習以為常了),只是因為五色鳥還在孵蛋,沒啥進出,不確定機身配上鏡頭的追焦能力是否夠用?

第一次的拍攝,回家用電腦放大檢視,銳利度比不上之前用AF-I Nikkor 300mm/F2.8手持所拍的照片,推敲可能原因在於上了腳架開VR(腳架模式)的緣故。

這隻鏡頭也是有些令人莫名其妙,鏡身上的VR功能選項只有「Normal」及「Tripod」,原本以為不能關閉VR的,上網找好久才找到說明書,VR開關是在功能選項旁的一個窄環,上面沒有標示任何文字,以旋轉這個窄環開控制VR開與關,那邊是開?那是關?沒標示……

問AI,給的答案也很官方,偏向建議開啟VR的腳架模式,但也不排除VR會干擾畫面的定與清晰,要我多試試兩種效果再決定。

以下為第一次拍攝的照片(有裁切),不過畫質並不是很糟,部分照片也還不錯,就看看,與文字敘述不太有關係。













第二次拍攝,關掉VR拍攝,結果尚稱滿意(景深實在很淺),Nikon將VR的開關設計在功能按鈕區的旁邊,一個小窄環又無任何標示,Nikon台灣、香港都找不到說明書,最後是在Nikon美國找到,還好是多國語言版,有繁體中文才找到這個設計。

測試結果,VR的腳架模式「Tripod」,在穩定的腳架上是會引響畫質的清晰度(相較於關閉VR)……這實在有夠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黑冠麻鷺.Malayan Night Heron.2025

記得自己在大學、研究所讀書時(1986~1992),校園內並沒見到什麼黑冠麻鷺,可是當完兵輾轉回到母校當行政人員時(1997),校園內就有黑冠麻鷺築巢的情形,後來開始拍鳥,台北植物園的黑冠麻鷺已成為了迎賓鳥,之後各地公園綠地與校園內,黑冠麻鷺就成為了普遍的存在。 直到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