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支鏡頭決定回Nikon家(請見Nikon Z50ii 首拍.Z50ii+FTZ2+AFI 300/2.8),最早買,但因為從日本回台(代標代購),反是較晚到手。
Z50ii 對我而言是驚喜,除了畫素較低(2090萬)外,其他功能都讓人滿意,尤其是有預拍功能【Nikon稱之為「高速畫面捕捉」】 ,但這個功能的開啟藏在連拍功能的高速連拍後面的C15及C30←這讓人很難理解???而不是在它的「高速畫面捕捉」功能設定中(這個設定有關閉及開啟按下手前的1/3秒、0.5秒、1秒,甚至按下快門後的連拍速度也能調整。→但是開啟這個功能卻不在這裡……),試拍過一次,因為架設位置過近,快門雖然設在1/3200,五色鳥仍然是移動的,但是可以輕鬆地抓到畫面是我以前從未體驗過的(雖然很多鳥友早就習以為常了),只是因為五色鳥還在孵蛋,沒啥進出,不確定機身配上鏡頭的追焦能力是否夠用?
第一次的拍攝,回家用電腦放大檢視,銳利度比不上之前用AF-I Nikkor 300mm/F2.8手持所拍的照片,推敲可能原因在於上了腳架開VR(腳架模式)的緣故。
這隻鏡頭也是有些令人莫名其妙,鏡身上的VR功能選項只有「Normal」及「Tripod」,原本以為不能關閉VR的,上網找好久才找到說明書,VR開關是在功能選項旁的一個窄環,上面沒有標示任何文字,以旋轉這個窄環開控制VR開與關,那邊是開?那是關?沒標示……
問AI,給的答案也很官方,偏向建議開啟VR的腳架模式,但也不排除VR會干擾畫面的定與清晰,要我多試試兩種效果再決定。
以下為第一次拍攝的照片(有裁切),不過畫質並不是很糟,部分照片也還不錯,就看看,與文字敘述不太有關係。
第二次拍攝,關掉VR拍攝,結果尚稱滿意(景深實在很淺),Nikon將VR的開關設計在功能按鈕區的旁邊,一個小窄環又無任何標示,Nikon台灣、香港都找不到說明書,最後是在Nikon美國找到,還好是多國語言版,有繁體中文才找到這個設計。
測試結果,VR的腳架模式「Tripod」,在穩定的腳架上是會引響畫質的清晰度(相較於關閉VR)……這實在有夠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鳥點介紹.彰化福漢、寶濕地
彰化海岸擁有台灣最大的潮間帶,每年候鳥集結過境或是在此度冬的數量相當龐大,北彰化集中在福興鄉福、漢寶地區,南彰化則以芳苑、大城為主(容後再介紹)。除了漲產養殖外,這裡的養牛業也相當盛,台灣約有1/3之鮮乳是在此產出。 濱海濕地生態主要的棲地型態就是水稻田、旱作田與潮間帶,福、...

-
彎嘴濱鷸( 學名: Calidris ferruginea ),又名滸鷸(「滸」字最有名的用法在水滸傳,讀音為「虎」),是一種小型涉禽,以其彎曲向下的喙而得名。在亞歐大陸北部(通常是西伯利亞的苔原)繁殖,冬季則遷徙至非洲、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過冬,台灣為過境中繼站。 夏羽...
-
尖尾鷸( 學名: Calidris acuminata )體長約17-22公分,屬於中等體型的水鳥,身體斑紋偏銳角如菱形狀及箭簇狀,冬羽較暗沈,夏羽則增加了栗紅色調,喜群棲,過境期時常見較大數量,頭頂為鮮豔的栗紅色,帶有黑色縱紋,這是其最顯著的繁殖羽特徵。眉斑寬而白色,並延伸...
-
↑.繁殖羽(夏羽)的比較.↓冬羽(非繁殖羽)的比較 鐵嘴沙鴴(大沙鴴)與蒙古沙鴴(小沙鴴)羽色十分相像,尤其現在是春過境期,大家都在想搞清楚兩者的辨識要領,整理一下方便比對區別,也利用AI( Grok 查的結果還不錯)幫忙,順便也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現實上牠們如果沒站在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