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面鶯(學名:Abroscopus albogularis),又名棕面鶲鶯,常在山區以虛無飄渺的聲音在竹林中飄過;鳴唱聲由高而輕的口哨聲組成,非常像輕柔的電鈴聲。外型可愛色彩鮮豔,有橙黃色的臉,綠色背部和白色的腹部。仔細觀察會發現胸部一條淺黃色條紋,頭頂有兩條黑色縱紋,從額頭延伸到後枕(側面看,兩側各一條),喉嚨上散布黑色斑紋。
喜歡棲息在中低海拔的次生林、竹林與林緣灌叢中,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加入混群(與其他小型林鳥共同行動),主要食物為昆蟲與蜘蛛等無脊椎動物。春末至夏季繁殖,竹叢或灌木的基部隱密處築巢,巢為開放杯狀,主要以枯葉、草莖構成,也會利用竹子上的孔洞鋪上巢材進行繁殖。
ChapGPT不易生成棕面鶯的圖片,試了好幾次勉強的結果: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棕噪鶥(竹鳥).Rufous Laughing Thrush.2025
台灣棕噪鶥(俗稱竹鳥)學名是 Dryanastes poecilorhynchus ,近年提昇為台灣的特有種。 以往歸類在畫眉科中,但最近畫眉科訂正頗大,目前歸類於噪眉科,通常棲息在森林中下層和灌叢地區,並以昆蟲、小型無脊椎動物、果實、種子和嫩芽為食,幾乎躲藏在地面層的濃密灌...

-
↑.繁殖羽(夏羽)的比較.↓冬羽(非繁殖羽)的比較 鐵嘴沙鴴(大沙鴴)與蒙古沙鴴(小沙鴴)羽色十分相像,尤其現在是春過境期,大家都在想搞清楚兩者的辨識要領,整理一下方便比對區別,也利用AI( Grok 查的結果還不錯)幫忙,順便也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現實上牠們如果沒站在一起...
-
小雲雀(學名: Alauda gulgula )是台灣特有亞種的鳥類,多棲息於放牧地、農牧場、沙丘地、墳墓區以及飛機場大草坪等開闊、矮短草原環境,一般人也許較少聽到或注意到小雲雀的鳴叫聲,但在日常生活的辭彙中,雲雀就是用來形容美妙聲音的代名詞之一,可見牠的善鳴程度,至於是否美妙...
-
灰背赤腹鶇英名直譯為灰背鶇(也有人如此稱呼牠), 赤腹鶇 是台灣常見的三種鶇科度冬候鳥,灰背鶇除了頭頂、背部顏色為灰藍色與胸前黑點外,其他部分與赤腹鶇較接近,稱呼牠灰背赤腹鶇比較讓人能聯想其外形,也是有道理的,畢竟灰背鶇在台灣算是罕見的候鳥。 雄鳥體上及頭胸部暗灰色,腹部橘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