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學心湖周遭維持了相當大片的樹林,可惜個人一直未能在此校區看猛禽的身影,今年翠鳥出現較不穩定,所以也就較少到校園去拍攝,7月3日入校園找看看五色鳥與翠鳥,五色鳥見到2個巢洞但相對冷清就沒拍多少,翠鳥還是不見彈……繞著心湖走,咦,樹蔭底下有隻稍大的身影,原來是松雀鷹剛捕獲麻雀,可惜拍沒多久就被經過的學生驚飛,希望這邊也能見到猛禽育雛。
松雀鷹(學名:Accipiter virgatus),是鷹形目鷹科雀鷹屬的一種偏小型猛禽,生活在中低海拔地區森林,是台灣人類生活範圍可見的猛禽之一。不過在人類居住範圍最常見的是應該是鳳頭蒼鷹),松雀鷹則相對比較難見到。但特別的是,牠很喜歡在知名大學養育下一代,例如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台北植物園等均有松雀鷹的育雛紀錄。
體型略大於鴿子,體長約25–30 公分,翼展約50–60 公分,雄鳥略小於雌鳥,雄鳥羽色較紅褐斑紋細密,尾羽較長,跗蹠細長,腳趾亦細長,飛行靈活,抓捕獵物的能力頗佳。以小型鳥類(如白頭翁、麻雀)、蜥蜴、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為主食,鳴聲為短促高音「kikikikiki」,多在繁殖期聽見,個人就是曾在三峽山區聽見幼鷹叫聲而紀錄到牠們。
照例放上AI生成圖(僅供參考,部分細節可能無法符合正確的形態特徵),對AI生成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AI生成圖鑑(以 ChatGPT、Manus 為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首見台北大學松雀鷹.Besra@NTPU.2025/07/03
台北大學心湖周遭維持了相當大片的樹林,可惜個人一直未能在此校區看猛禽的身影,今年翠鳥出現較不穩定,所以也就較少到校園去拍攝,7月3日入校園找看看五色鳥與翠鳥,五色鳥見到2個巢洞但相對冷清就沒拍多少,翠鳥還是不見彈……繞著心湖走,咦,樹蔭底下有隻稍大的身影,原來是松雀鷹剛捕獲麻雀...

-
↑.繁殖羽(夏羽)的比較.↓冬羽(非繁殖羽)的比較 鐵嘴沙鴴(大沙鴴)與蒙古沙鴴(小沙鴴)羽色十分相像,尤其現在是春過境期,大家都在想搞清楚兩者的辨識要領,整理一下方便比對區別,也利用AI( Grok 查的結果還不錯)幫忙,順便也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現實上牠們如果沒站在一起...
-
小雲雀(學名: Alauda gulgula )是台灣特有亞種的鳥類,多棲息於放牧地、農牧場、沙丘地、墳墓區以及飛機場大草坪等開闊、矮短草原環境,一般人也許較少聽到或注意到小雲雀的鳴叫聲,但在日常生活的辭彙中,雲雀就是用來形容美妙聲音的代名詞之一,可見牠的善鳴程度,至於是否美妙...
-
魚鷹是一種大型猛禽,身長約56-62公分,翼展約147-169公分。牠們以魚類為食,抓到獵物後會攜至高處或河灘上進食。魚鷹在台灣以冬候鳥為主,但夏季仍有少部分個體會滯留在台灣,不過目前尚未有確切的繁殖紀錄。在台灣在各大水域都有機會觀賞到魚鷹出沒,近幾年新店灣潭曾有人在河岸架設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