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翹嘴鷸.Terek Sandpiper.2025



翹嘴鷸也有人牠作「反嘴鷸」,不過因為台灣另有一種長腳鷸科的「反嘴鴴」( 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 ),用反嘴鷸這個名稱很容易與反嘴鴴混淆(事實上我在ChatGPT查詢,指令雖然是用反嘴鷸但它給我的內容卻是反嘴鴴的內容,直到改為英名 Terek Sandpiper才得到正確的資訊,所以我還是習慣用「翹嘴鷸」這個中文名稱。

翹嘴鷸體長約22–25公分,上體為灰褐色,下體白色,飛行時可見翅膀有白色橫斑,腿稍短顏色偏橘黃,嘴基部也略帶橘色,嘴稍長而明顯上翹,是牠名稱由來。這種嘴形有助於在泥灘上翻動泥沙找食小蟲與甲殼類。在台灣是春秋兩季的過境鳥,主要出現在3–5月與8–10月。也有少數個體會留下過冬,但並不常見。

學名:Xenus cinereus,照片放上 ChatGPT 生成的圖鑑圖,嘴喙與腳長是較不易正生成的部分,還好有一張算是較準確的描繪(請自行比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黑冠麻鷺.Malayan Night Heron.2025

記得自己在大學、研究所讀書時(1986~1992),校園內並沒見到什麼黑冠麻鷺,可是當完兵輾轉回到母校當行政人員時(1997),校園內就有黑冠麻鷺築巢的情形,後來開始拍鳥,台北植物園的黑冠麻鷺已成為了迎賓鳥,之後各地公園綠地與校園內,黑冠麻鷺就成為了普遍的存在。 直到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