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在中國文學、藝術及民間工藝製品(紡織、刺繡、瓷器等)有著相當的份量,所以英文就直接以中國 Mandarin Duck 命名之。在維基百科中還提到早期的鴛鴦名詞是用在赤麻鴨(凟鳬)這一種,只是後來演變成鴛鴦的專用。赤麻鴨羽色亦是極美,不過比起鴛鴦的豔麗、多彩還是遜色不少。
雄性鴛鴦色彩極為艷麗,喙為少見的鮮紅色,端部具亮黃色嘴甲。額部和頭頂中央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翠綠色,枕部紅銅色的羽毛後頸暗綠按紫色的羽毛都很長,形成一個很有特色的「頭套」上體深色腰部和背部褐色並帶有綠色的金屬光澤,下體淺色,最具有特色的是最後一枚三級飛羽特化,形成面積很大樹立於背部的帆狀結構,為耀眼的桔紅色,這是鴛鴦的一個顯著特徵。母鴛鴦羽色相對平淡很多,符合鴨類的原則。
雖然鴛鴦在人們心中是忠貞愛情的象徵,但實際上,鴛鴦的配對並非一夫一妻制,在繁殖期過後,它們可能會與其他個體配對,不過在繁殖期期間,公、母鴛鴦通常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地悠游,所以恩愛倒是代表得來的。
鴛鴦主要棲於湖泊、溪流水域,以水生植物的種子、嫩芽、果實為食,也吃一些小型無脊椎動物。本次在大溪瑞興濕地紀錄的此羽公鴛鴦就一直在岸邊吃草籽,可能是剛遷徒到著,餓得很。
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原居日本,在中國東北繁殖,華南地區越冬,可見於朝鮮半島及中國東部各地,台灣也有少數常居於深山水域中而且有繁殖紀錄,學名:Aix galericulata。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鳥點介紹.彰化福漢、寶濕地
彰化海岸擁有台灣最大的潮間帶,每年候鳥集結過境或是在此度冬的數量相當龐大,北彰化集中在福興鄉福、漢寶地區,南彰化則以芳苑、大城為主(容後再介紹)。除了漲產養殖外,這裡的養牛業也相當盛,台灣約有1/3之鮮乳是在此產出。 濱海濕地生態主要的棲地型態就是水稻田、旱作田與潮間帶,福、...

-
彎嘴濱鷸( 學名: Calidris ferruginea ),又名滸鷸(「滸」字最有名的用法在水滸傳,讀音為「虎」),是一種小型涉禽,以其彎曲向下的喙而得名。在亞歐大陸北部(通常是西伯利亞的苔原)繁殖,冬季則遷徙至非洲、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過冬,台灣為過境中繼站。 夏羽...
-
尖尾鷸( 學名: Calidris acuminata )體長約17-22公分,屬於中等體型的水鳥,身體斑紋偏銳角如菱形狀及箭簇狀,冬羽較暗沈,夏羽則增加了栗紅色調,喜群棲,過境期時常見較大數量,頭頂為鮮豔的栗紅色,帶有黑色縱紋,這是其最顯著的繁殖羽特徵。眉斑寬而白色,並延伸...
-
↑.繁殖羽(夏羽)的比較.↓冬羽(非繁殖羽)的比較 鐵嘴沙鴴(大沙鴴)與蒙古沙鴴(小沙鴴)羽色十分相像,尤其現在是春過境期,大家都在想搞清楚兩者的辨識要領,整理一下方便比對區別,也利用AI( Grok 查的結果還不錯)幫忙,順便也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現實上牠們如果沒站在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