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為尋找鵂鶹,不少年的冬季跑了烏來多趟,也僅拍到少數照片,2021年在林務局(現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南澳工作站拍到較多數量的鵂鶹照片,不過大多是仰角,總是有些缺憾。2023年在坪林出現一處穩定的鵂鶹棲地,趕上最後拍攝機會,終於又入手了不少照片,可惜那時剛轉換 Canon 系統,新購入的二手 7D2 + EF 500/4.5 有著焦點飄移,畫質並不紮實,該羽鵂鶹聽說後來被鳳頭蒼鷹獵殺,之後也就沒機會拍攝了……再來工作忙碌了一年多,2024年沒能再追拍鵂鶹。
2025年器材更換完成,入手 EOS R7 無反機身,再添購了對焦夏相對穩定的 EF 600/4(無IS,準焦還是不夠令人滿意)及 RF 200-800mm F6.3-9 IS USM(對焦速度與準焦率均不錯,可惜光圈小),算算日子也到了鵂鶹的配對季節,抽空再跑了一趟坪林,也剛好現場已有鳥友在拍,加入等待不到半個小時就幸運看到鵂鶹現身,拍著拍著竟又來了一羽鵂鶹互動(可惜快門速度超慢,大多數畫面是糊的……)。
鵂鶹是台灣最小的貓頭鷹,也是惟一日行性的貓頭鷹,以昆蟲、小型動物及小型鳥類為食,本身體型嬌小約女生的拳頭大,停棲時頗似樹幹上的樹瘤,鵂鶹一詞極可能是「樹瘤」的諧音,頭後枕有假眼花紋,可迷惑天敵可降低被捕食的危險,鳴聲音調低沉「咘-咘咘.咘-」、「咘-咘咘.咘-」,四聲鳴叫聲很容易辦認,這個鳴聲也常能引發附近小型山鳥的警戒,可見牠對這些山鳥的威脅有多大了,春季是求偶期較常聽見牠的鳴叫,以樹洞為巢,雌鳥孵卵育雛,雄鳥負責捕捉食物帶回巢中供養.學名:Glaucidium brodiei。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鳥點介紹.彰化福漢、寶濕地
彰化海岸擁有台灣最大的潮間帶,每年候鳥集結過境或是在此度冬的數量相當龐大,北彰化集中在福興鄉福、漢寶地區,南彰化則以芳苑、大城為主(容後再介紹)。除了漲產養殖外,這裡的養牛業也相當盛,台灣約有1/3之鮮乳是在此產出。 濱海濕地生態主要的棲地型態就是水稻田、旱作田與潮間帶,福、...

-
彎嘴濱鷸( 學名: Calidris ferruginea ),又名滸鷸(「滸」字最有名的用法在水滸傳,讀音為「虎」),是一種小型涉禽,以其彎曲向下的喙而得名。在亞歐大陸北部(通常是西伯利亞的苔原)繁殖,冬季則遷徙至非洲、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過冬,台灣為過境中繼站。 夏羽...
-
尖尾鷸( 學名: Calidris acuminata )體長約17-22公分,屬於中等體型的水鳥,身體斑紋偏銳角如菱形狀及箭簇狀,冬羽較暗沈,夏羽則增加了栗紅色調,喜群棲,過境期時常見較大數量,頭頂為鮮豔的栗紅色,帶有黑色縱紋,這是其最顯著的繁殖羽特徵。眉斑寬而白色,並延伸...
-
↑.繁殖羽(夏羽)的比較.↓冬羽(非繁殖羽)的比較 鐵嘴沙鴴(大沙鴴)與蒙古沙鴴(小沙鴴)羽色十分相像,尤其現在是春過境期,大家都在想搞清楚兩者的辨識要領,整理一下方便比對區別,也利用AI( Grok 查的結果還不錯)幫忙,順便也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現實上牠們如果沒站在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