綬草(學名:Spiranthes sinensis )為蘭科綬草屬植物,主要分布於台灣全島的中低海拔的平野、草地或草叢中。由於花序如古時的綬帶而得「綬草」之名;其小巧的粉紅花朵旋轉著生於花軸上,宛如青龍纏柱般,再加上根系肥厚有點像人參,故另有「盤龍參」之別名;於清明前後盛開,也有「清明草」之名。
葉數枚,叢生於基部,呈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花莖自基部抽出,花白色至粉紅色,環繞花軸盤旋上升順序開放,花期2至5月;花謝後,葉片會枯黃凋萎,並於8至9月重新萌芽生長。非開花期時,植株與一般草類不易區別,常被忽略,還好極耐修剪,不怕經常性的草及修剪,甚至修剪草皮行為可以讓嬌小的綬草得以有充分的陽光以利生長。
據維基百科:綬草是一種療效很好的抗癌藥物,其中所含的阿魏酸二十八醇酯(octacosyl ferulate)已被證實有抗腫瘤作用。中醫認為綬草性甘、苦、平,歸心、肺經,有益氣養陰、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病後虛弱、陰虛內熱、咳血、頭暈、腰痛酸軟、糖尿病、遺精、淋濁帶下、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燒燙傷、瘡瘍癰腫,可用9-15克干品或15-30克新鮮全草煎湯服用,也可採用適量新鮮綬草搗碎,然後外敷。
因為綬草具觀賞價值且有用功能,採集壓力頗大,台灣花蓮農改場研發出綬草的組織培養程序並技轉給園藝業者,目前網路上很容易買到綬草的瓶苗,想要栽培它來觀賞已經是十分容易的事,千萬不要去採集野生的族群喔!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黑冠麻鷺.Malayan Night Heron.2025
記得自己在大學、研究所讀書時(1986~1992),校園內並沒見到什麼黑冠麻鷺,可是當完兵輾轉回到母校當行政人員時(1997),校園內就有黑冠麻鷺築巢的情形,後來開始拍鳥,台北植物園的黑冠麻鷺已成為了迎賓鳥,之後各地公園綠地與校園內,黑冠麻鷺就成為了普遍的存在。 直到1990...

-
彎嘴濱鷸( 學名: Calidris ferruginea ),又名滸鷸(「滸」字最有名的用法在水滸傳,讀音為「虎」),是一種小型涉禽,以其彎曲向下的喙而得名。在亞歐大陸北部(通常是西伯利亞的苔原)繁殖,冬季則遷徙至非洲、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過冬,台灣為過境中繼站。 夏羽...
-
↑.繁殖羽(夏羽)的比較.↓冬羽(非繁殖羽)的比較 鐵嘴沙鴴(大沙鴴)與蒙古沙鴴(小沙鴴)羽色十分相像,尤其現在是春過境期,大家都在想搞清楚兩者的辨識要領,整理一下方便比對區別,也利用AI( Grok 查的結果還不錯)幫忙,順便也提供給大家參考,不過現實上牠們如果沒站在一起...
-
五色鳥近年被提昇為台灣特有種,是中、低海拔很普遍得見的鳥種,四、月間開始尋找適當的樹幹鑿洞築巢,選擇的樹幹通常是已有乾枯病癥且其樹幹的生長角度必需是挖入後不易積水的,所以適合當巢位的樹幹上通常會有歷年留下數個歷史巢洞,而使用舊洞繁殖的例子雖有,但不是很多(同一年同一個巢洞育雛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